1.建设目标
持续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队伍,稳固保持一流的教学队伍;继续探索现代教育理念,凝练一流的教学方法;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出版新教材,固化课程改革的成果;充分发挥已有学科学术优势,开发设计更多一流的课程实验,强化"三个链接"的创新成果;不断加强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建设,使课程保持具备一流的教学条件。通过广泛深入的课程建设使课程教学保持整体优良效果。创建国家级基础课示范中心:即从2009年起,经过三年的努力建设,使本课程在教学思想和观念、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质量与水平和教改成果等方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建设步骤
(1)稳固保持一流的教学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发挥课程组学术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培养课程组中的青年教师,坚持从优选拔和不断进修学习、提高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切实推动、实施课程组制定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每年至少安排1-2名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研讨会,了解新动向、新情况,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每年课程负责教授至少要在课程组作1-2次,优化试验设计方法发展动态的学术报告和观摩课,以使已经建立形成的一流教学队伍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
(2)凝练一流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探索应用现代教育理念,总结课程组在讨论式教学、演示式教学、比较式教学、问答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的经验,有机整合各教学环节新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改革的成果,凝练一套一流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使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取得实效的教学目的。
(3)建设一流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以现有教材《优化试验设计法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为基础,在教学内容上体现"现代化"的教学特色;在"试验设计方法"课程实验中尝试材料设计与实现的综合实践环节;完成修订教材《优化试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的编写出版;在已出版纸质教材、电子教案的基础上,用1~2年时间开发出多功能《试验设计方法》教学系统软件和多媒体实验辅助教学软件等,建设形成一套"试验设计方法"一流的立体化教材体系,在国内进一步向各高校推广和辐射本课程的教学成果。
(4)开发设计更多一流的课程实验
发挥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学科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学科建设优势,应用课程已经在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实践教学中取得的经验,进一步开发设计更多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能力培养的实验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和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国内进一步向各高校推广和辐射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试验设计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论领域中一个分支学科,它是一项通用技术,是国内外许多重点大学化学、电子、机械、材料包括管理等类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当代科技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方法。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内重点大学中为数不多的上世纪80年代末期向本科生第一批开设"试验设计方法"课程的重点大学之一。1994年,何为主编、重庆大学陈际达教授参编,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优化试验设计法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32万字)一书,作为《试验设计方法》课程的教材。该教材随即被多所高校采用。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四川大学化学学院从1994年开始使用由何为教授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优化试验设计方法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第一版)作为本科学生 "化学实验设计方法"课程的教材。他们表示,不少学生已将课程所学到的试验设计方法应用于本科毕业设计试验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4年,何为教授又主编出版了《优化试验设计法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第二版,共62万字),从2004年起他们继续使用何为教授主编的《优化试验设计方法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第二版)作为"试验设计方法"课程的教材,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生物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也从2004年开始采用《优化试验设计方法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第二版)作为"试验设计方法"课程的教材。本课程于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后,《试验设计方法》的网络资源被多所高校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也扩大了本课程在试验设计领域教学的影响。因此,本课程组计划利用国家精品课这一平台,将《试验设计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在国内向各高校推广,同时也真诚的希望能获得广大读者和专家的批评、建议,并成为学术交流、教学探讨的平台。
3.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2009.05:上网课程资源包括:授课教案、课堂导学、课堂实录片段、在线自测、习题解答、综合试题,以及基础实验、选作实验、开放实验等。
(2)2010.12:课件动画、理论课程教学的全程实录上网。
(3)2011.07:创建材料设计的工作室、课程网上资源全面更新升级。
(4)2012.07:西部乃至全国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实现上网。
(5)2012.07:与课程教学和建设有关的所有资源等实现网上更新。
4.近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1)2010年:1位理论课主讲教师全程授课录像实现上网。
(2)2011年:3位理论课主讲教师全程授课录像实现上网,实践课录像实现上网。
(3)2012年:5位骨干教师全程授课录像实现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