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课程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目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整个教学队伍由11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博导)4人,教授6人,副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2人。有博士学位7人,有硕士学位3人。年龄分布:50岁3人, 45~50岁3人,40~45岁3人,35岁以下2人,教师与学生比例为1:20。
电子科技大学试验设计方法课程组除5名主讲教师以外,每年挑选2-3名青年教师或研究生参与助教工作,与主讲教师一起共同开展课程教学工作。每届学生约60人,师生比在1:20以内。课程组中36%(4名)的教师具有海外进修、学习或工作经历,留学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与意大利。综上所述,课程组教师均长期从事本课程教学和相关教学、学术研究;高级职称占80%, 且有1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位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1名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中、青教师占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64%,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配备合理的教学团队。课程主持人何为教授,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是该门课程的开拓者,先后出版了《优化试验设计法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教材的第一版(1994)和第二版(2004),保证了《试验设计方法课程》教材的先进性。曾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基础课教学一等奖和教学质量优秀主讲教师称号。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刘孝波教授,2005作为人才引进到我院,讲授《高分子材料化学》、《试验设计方法》课程。薛卫东教授、唐先忠教授、扬长生高工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都获得校教学质量优秀主讲教师称号。胡文成教授和王守绪讲师获得电子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随着《试验设计方法》课程向生命科学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相关专业的普及,分层次、分结构的教学队伍已经形成。
◇教师队伍结构
1、职称结构
教 授 | 副教授 | 高工 | 讲师 |
6(55%)(其中博导4人) | 1(9%) | 2(18%) | 2(18%) |
2、学历结构 3、年龄结构
学历 | 人数 | 所占比例 |
博士 | 7 | 64% |
在职博士 | 0 | 0% |
硕士 | 3 | 27% |
本科 | 1 | 9% |
年龄 | 人数 | 所占比例 |
50以上 | 3 | 27% |
45-50 | 3 | 27% |
40-45 | 3 | 27% |
35以下 | 2 | 18% |
4、学缘结构
11位教师本科分别毕业于"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5所大学;并分别在"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东工业学院"、"四川大学"等学校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2位教师分别在"韩国KTST"、"电子科技大学"做博士后学习;3位教师留过学(在国外半年以上)。
5、师资配置情况
师资配置为1:20的师生比。
◇人员构成
教师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学位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何 为 | 男 | 52 | 教授、博导 | 硕士 | 课程负责人、教学大纲制定、理论课主讲 |
薛卫东 | 男 | 46 | 教授 | 博士 | 主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 |
唐 斌 | 男 | 28 | 讲师 | 博士 | 主讲教师、网页建设 |
胡文成 | 男 | 42 | 教授 | 博士 | 主讲教师、网页建设 |
王守绪 | 男 | 46 | 副教授 | 硕士 | 教学辅导,学生实验指导 |
杨长生 | 男 | 60 | 高级工程师 | 学士 | 实验教师,课程设计实验 |
唐先忠 | 男 | 46 | 教授、博导 | 博士 | 实验教师 |
刘孝波 | 男 | 44 | 教授、博导 | 博士 | 实验教师,课程设计实验 |
李元勋 | 男 | 30 | 讲师 | 博士 | 教学辅导,学生实验指导 |
何波 | 男 | 41 | 高工 | 硕士 | 外聘实践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和生产工艺 |